厦门猎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猎头视点    
 
猎头视点:企业创新策略选择的原则
发布时间:2010.12.14 新闻来源:厦门猎头网|厦门猎头公司盛世德才卓越的人力资源服务 浏览次数:
 

   创新对现代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斯内茨(Simon Kuznets)的研究, 使市场经济有历史性转变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技术创新的速度在工业革命以后变得越来越快。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想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赶上发达国家,就只有在技术创新的速度上比发达国家更快,才有可能实现这个发展目标。
     对于“技术创新”的理解,经济学领域和科技界有不完全相同的含义。前者所谓技术创新(technological

innovation),是指「企业在下一期过程管理中所采用的技术比这一期使用的技术好,因此产出效果与效率相对的提升」,至于这个“新”技术则不一定是最新的发明;在科技领域里则习惯地把创新(innovation)等同于发明(invention)。发明是「从无到有,是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现有知识存量的一个增量贡献』」。但在经济学范畴则把发明和创新分开,创新侧重于「已经发明出来的技术在过程管理中的实际运用」的变革,是和一个企业现在实际采用的技术比较,而不是和世界总体的技术水平做比较。
    处于最发达国家产业所采用生产、管理技术相对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既然如此,发达国家在下一期生产时要采用比现在更好的技术就只能「依靠自己的新发明」。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不管是在传统的产业或是在现代的信息产业,和发达国家相比都有相当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可以和发达国家一样,靠发明来取得新技术,也可以利用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经过成本和效益的分析比较后,透过引进技术的方式——包括买专利、模仿等等,取得技术创新。然而关于发明,尤其是在现代高科技产业上的发明,不但资源投入非常巨大,而且风险非常高,对企业的投入回报与整体经济发展的贡献充满着不确定性;有许多实证研究发现,拥有核心技术、领导世界技术新潮流的全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实际上是很低的,甚至经常是亏本的。所以,发展中国家以引进技术为主来取得技术创新,成本会远低于发达国家自己发明技术的成本。虽然从技术发明的角度来看,新技术确实绝大多数是发达国家发明的,但是,由于投入高、风险大,发达国家每年新发明的技术和现有的技术存量相比是有限的,技术创新的速度并不快。发展中国家,如果靠引进技术来取得技术创新,由于成本低、风险小,在各个领域都可以大量引进现成的技术,所以和发达国家相比,取得新技术发明专利的数量虽然比发达国家少,但是技术创新的速度却可以比发达国家快得多。
  二.引进创新技术并非永远落后
       从前面的说明可知,发达国家处于各项技术前沿,因而必须自己研发新技术,否则就没有技术创新。发达国家必须在资本密集度很高的产业采用资本密集的技术来生产,这对发达国家的企业而言,也是市场生存唯一的选择。因为在发达国家的投入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资源禀赋结构中,资本相对丰富、劳动力相对短缺,亦即资金成本相对便宜,劳动力相对昂贵;一个企业在如此资源要素禀赋的结构下,必须进入到能够用资本来替代劳动的产业、采用能够用资本来替代劳动的技术,才能在强大竞争压力的市场中出类拔萃。或许吾人可言,发达国家以资本、技术密集为其经济结构的特征,应是一个“果”,其“动因”是发达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中资本相对多、劳动相对短缺。如果发展中国家想要在产业、技术结构上赶上发达国家,必须先在资源要素禀赋结构上赶上发达国家,提高整体经济当中每个劳动者所能使用、支配的资本的量以及管理智能的品质。
       因范围太大,我们不拟在此探讨发展中国家怎样才能提高资源要素禀赋结构,也就是每个劳动者所拥有的资本的量、要素禀赋结构提升速度等等问题。我们想提出来共同探讨的是,「一开始就想迎头赶上发达国家,在哪个产业、哪种技术上有优势?如果直接动员力量来发展这样的产业和技术,是否能够更快的赶上发达国家?」,尤其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政府的行政主导力量非常之强,足以保证有能力动员许多资源来发展一些在全世界最尖端的产业、技术。但是,这些使用国家动员力量建立起来的产业,在①资金成本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资金成本要高;②最尖端的产业又是资金最密集的产业;③资金的成本占该产业生产成本中高比率份额等等因素,这样的产业面对全球市场的竞争压力,要是没有国家的持续性保护和补贴是否能持续成长?再者,一个发展中国家要赶上发达国家并不是有一两个冒尖的产业赶上就达到了,其基准在于总体的产业水平赶上与整体资源要素禀赋结构水平的赶上。如果发展中国家靠政府动员来发展少数几个高精尖产业,首先,建设这些企业要非常多的资本投入,而且发达国家在这个产业的科技水平是不断在进步的,两年三年以后现在的技术水平就过时了,要想在技术上保持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同一水平,就必须和发达国家一样,不断投入巨额的研发成本。但是,在最前沿技术上的研发投资每项动辄上亿美元,这样的投入水平是否为发展中国家所能承担?我们是否负担得起和发达国家同样的研发成本?另一方面,把这样的产业建立起来,如果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企业就不能获得利润、创造剩余,对投入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就不能做贡献。不仅如此,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把有限的资源用在资本密集的产业的建设上,剩下的能够用在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产业上的资源就更显匮乏,这些符合比较优势、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业其发展将受到抑制,如此也就难于创造剩余,对要素禀赋结构提升所做的贡献相对有限。非常明显的例子,劳动力多、素质逐渐提高、价格相对便宜是我们的竞争优势,然而若未能进行发展战略的调整,将资源利基投入到劳动力比较密集产业或是促使产业区段的资金增加,劳动力多的优势就无法发挥出来,这是经济发展绩效改革前后强烈对比隐含的道理。
       纯就理论而言,发展中国家都有可能靠引进技术得到比较快的发展,实现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差距的收敛,可是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除了日本、亚洲四小龙和中国在30年来的改革开放实现了这个理论预期,其它绝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反而有了逆向成长;若进一步的分析将可发现,那些发展中国家所以没有实现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差距的缩小,主要原因在于二次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普遍实行了“赶超的战略”,想一下子就去发展发达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这种战略思想纵使名称各异但本质相同,结果是经济发展绩效都不好。综观经济发展好的少数几个经济体,基本上都是在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充分利用“经济的比较优势”来选择重点产业和相关技术水平。 加诸于创造剩余积累接近与倍数的成长,因此可预期,二十、三十年以后,发展中国家的投入要素禀赋结构和发达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的差距就能大量缩小,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也就可以趋近。
三.引进技术必须配合自主研发的创新
       发展中国家以引进技术为主,取得技术创新,可以加速经济增长,不等于说发展中国家可以不必从事新技术的研发。尤其在国防工业方面,基于种种因素冲击或是不适合从国外引进,当然就只能自己来研发。其次,因时空背景环境变迁而性质发生转化的产业,比如说汽车产业、像通讯等等,过去认为是国防产业,现在的共识则认为是民用产业、作为民用产业。如果事关国防安全,对每个国家来讲,都应该不以经济回报为考虑的出发点,即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如美国,国防方面的科研也是由国家以财政拨款的方式来支持。重点在于, 发达国家在国防工业的科技研发,对于民用产业的技术发展有很大的外溢性。比如美国在航天产业上的技术研究,相当多地被转移到民用航空器上,很多军用信息技术来转移到民用以后,推动了90年代信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高潮,成为美国经济发展动力的来源之一。反观中国资本、技术比较密集的产业在当地犹如一个个的孤岛经济,很少和当地的经济有热络互动网脉,对当地产业、技术的发展也很少有外溢作用,其主因在于民用产业与国防产业的资本密集度以及技术水平的差距太远,在国防产业上研发出来的技术,民用产业很难利用,所以,外溢性作用就相对的少。

 除了国防产业之外,还有一些产业也必须靠自己来研发新技术。发达国家在每个产业上的技术创新都必须靠自主的研发,是因为每个产业的技术在全世界的生产链当中都属******的。因为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已经退出劳动力比较密集的传统产业,我们现在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密集产业,很可能没有比我们更发达的国家在同一产业上有优势,并继续生产,我们就成了全世界这个产业的领头羊了,这样的产业要技术进步,就只有靠我们自己的技术研发。例如,以电视机的产业为例,早期美国是******的,到了六十年代以后,美国退出电视机生产,日本成为生产电视机的最发达国家,到了八十年代以后,日本逐渐退出家电产业,彩色电视机的新技术也更多的来自于中国台湾。现在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大陆逐渐取代成为生产彩色电视机的最发达国家,所以,在某个产业上要不要自己从事新技术的研发,主要决定于有没有比我们更发达的国家在相同的产业上有比较优势,如果有的话,技术创新尽可能以引进为主,如果没有,就只能自主研发。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有比我们更发达的国家在同一个产业上有比较优势,我们可以靠引进技术来取得技术创新,绝非简单的拿来就能够运用,引进来的技术必须经过改进、消化、吸收以后,才能发挥****的效用。所以,即使靠引进,企业也必须逐渐建构一个研发队伍。例如,我们现在汽车产业大量跟国外合资,很多技术是从国外转移过来;在日本或是德国的汽车厂,基本看不到工人,大部分的生产是自动化。到国内来,我们的工资便宜多了,许多生产环节,用人工比用机械生产便宜,所以,在发达国家技术创新的方向是「用自动化来节约劳动力的投入」,把这样的技术引进到国内来以后,则应该反其道而行,技术研发的方向是「改进现有高度自动化的技术,在可能的地方用廉价的劳动力来替代昂贵的技术设备」。由于在发达国家研发出来的技术是适用于发达国家的投入要素和生产环境,引进这样的技术到发展中国家来,发展中国家也必须有一定的研发(本土化)创新能力,才能最好的吸收、运用、改进这些技术。再者,保持一定的研发能力也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当其投入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和比较优势变化后,当某个产业成了全世界的领头羊时,从引进技术转变为自主研发技术。
       处于目前的发展阶段,着急想在产业和技术水平上直接迎头赶上发达国家的愿望是好的,但是匆忙的努力经常会事与愿违、欲速不达。利用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靠发挥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以引进技术为主、自主研发为辅来取得技术创新,能够让我们的经济在市场中最具竞争力,最快速的积累资本,最快速的提高投入要素禀赋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水平,以小步快跑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赶上发达国家的愿望。

 
 
 
关于我们 | 猎头服务 | 名企招聘 | 精英求职 | 成功案例 |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北京盈科(厦门)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厦门盛世德才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电话:0592-5177456    闽ICP备18001659号          厦门网站建设公司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8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