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德才猎头顾问分享:
德鲁克,中国企业的一面镜子
改革开放所释放出来的惊人潜力造就了中国的一批优秀企业,如海尔、华为、联想等等。但是,它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机遇所造就的,而非根植于强大的组织能力。换言之,不是它们优秀,而是其他公司太烂了。难怪当这些企业冲出国门收购西方公司时,黯然发现其实自己拥有的只是低成本优势。《商业周刊》对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评论毫不留情面:这场交易更像是联想把管理外包给IBM,而IBM把制造外包给联想……
德鲁克关于管理者的“三大任务、五项工作和八大领域”体现了其理论的全面性、根本性和实践性。无数的中国企业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实践着德鲁克的理论。德鲁克指出“顾客决定着企业是什么”,任正非说“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海尔为满足成都农民的需求而生产出了适于洗蔬菜的洗衣机,联想造出了普通家庭买得起的电脑,格兰仕的低价让微波炉走进了千家万户。但是,即便联想的“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华为的“基本法”和海尔的OEC也不过是实践了德鲁克体系的某些环节。令人焦虑的是,中国的优秀企业还都处于第一代管理者(创业者)有形或无形之手中,海尔、华为、联想、格兰仕概莫能外。中国企业家必须思考如何让组织摆脱对个人英雄的依赖,建立可持续、能自我创新的组织能力,从德鲁克的著作中我们不难发现答案。
面对德鲁克这面镜子,中国企业应更多地看到自身的不足。德鲁克指出,伟大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的特殊使命作为指引,并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中国企业更多地是沉湎于如何做大销售收入以进入世界500强的迷思中;德鲁克指出,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的三大任务之一,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严介和忙不迭地声称自己的财富是“干净的”,却没人相信;德鲁克点明了成为有效管理者的五种习惯,而中国企业家更多的把忙碌等同于高效;德鲁克指出,每个企业都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是创新,而中国企业似乎更擅长于模仿和价格战;德鲁克指出“企业只有一个真正的资源:人”,而中国政府不得不殚精竭虑帮民工讨回工资。当俞尧昌说“法国一周只有24小时生产时间,而我们一天就有24小时”的时候,真不知道该为中国人的勤奋而感慨还是该为中国人的劳苦而心酸。也正是因为缺少对管理和企业运作的认知,中国企业常常过度关注组织的外部因素,把“关系”、“资本运作”、“策划”等当作竞争力的源泉,于是我们看到了德隆、三株、格林柯尔、TCL手机这样的流星滑过。其实,商业竞争是一场持久战,更是内力的大比拼。有了郭靖的基本功和深厚内力,才有可能笑到最后。
……中国不缺聪明人,缺少的正是对企业组织运作的深刻理解。……中国企业必须认真遵循德鲁克大师的指引,虚心做他的好学生,读懂《管理的实践》和《管理:任务、责任、实践》,练好管理的马步。我们必须放下东方文明的傲慢,少些玄虚,多问一些基本的问题:我们的企业为什么而存在?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们的企业有核心竞争力吗?我们的战略是什么?我们的组织是好的企业公民吗?如果哪家企业有幸参透了德鲁克的理论并加以实践,超越GE和杰克·韦尔奇绝非空妄之想。
|